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冯袁玥
5月3日晚上7点半,华灯初上,武汉长江大桥。
江面游船缓缓驶来,犹如夜幕中的一盏盏灯笼;无人驾驶汽车从身边飞速驶过,带出一道光带;两江灯光与天际晚霞在取景框里形成完美夹角。
市民小赵举着手机对准夜幕江城,直播这一刻如梦似幻的城市剪影。
“加了滤镜吗,夜晚怎么这么闪烁?”“仿佛现实版爱乐之城!”
“这里的光影都是真实的城市呼吸,这就是赛博武汉的魅力。”小赵回答网友。
入夜即穿越霓虹夜幕成年轻人的城市片场()
电影《头号玩家》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世界,2045年,科技高速发展,白天,人们在现实中生存忙碌;入夜,戴上VR设备,将意识抽离现实,投身于虚拟世界,城市瞬间被霓虹、全息投影与悬浮建筑点亮。
在武汉,不必借助任何高科技眼镜,便可饱览“赛博朋克”的科幻场景——
无人驾驶汽车载着乘客从长江大桥上飞驰而过,桥下的俞伯牙号游船正沿江航行。春晚同款机器人上岗打工,与游客挥手、共舞。光谷空轨换上蓝色灯效,“星河列车”穿行城市上空。
千架无人机变换阵形,缤纷多彩的“电子烟花”倾泻而下;远处的黄鹤楼上飞起光影织就黄鹤、凤凰,崔颢的诗篇“活”过来;两江四岸灯光秀如长卷铺开,霓虹巨幕化身最强氛围组。
夜幕降临象征一天的结束,却是武汉“第二时空”的开始。截至五一前,小红书上2万多篇图文讨论武汉夜游,长江大桥、龟山、江边,甚至在一处商场、写字楼的窗口,都是“网红观景台”,赛博武汉成为年轻人的城市片场。
“候鸟归巢,无人机、机器人启动,晚霞与灯光无缝衔接,极致的视觉冲击让未来感变得真实,活力无限的武汉随手一拍都是大片!”摄影博主“王拍拍”的随手留言,抖音上收获1.2万人点赞认同。
科技不炫技实用体验留下“真香”好评()
五一假期,金属质感的机器狗不时闪现武昌江滩,从游客脚边灵巧穿过,一出现就逗笑大批路人。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在人流密集处悄然巡航。
“电子警犬、警鹰具备较强的机动性与适应性,配备的自动化红外热成像仪帮助后台精准识别重点风险并及时报告异常,以适应城市更复杂的出警环境。”武昌公安民警介绍到。
这一幕,正是武汉用科技赋能文旅、服务游客的生动缩影。赛博感从来不是“秀肌肉”式的作秀,而是将前沿技术与城市人文深度融合,在细节中感受崭新的生活场景。
湖北省博物馆VR剧场,《穿越青铜纪》以技术激活千年文明。观众指尖可触“越王勾践剑”的凛冽寒光,挥臂敲响“曾侯乙编钟”的浑厚音浪,文物细节精度达0.1毫米。广州游客王悦体验后大呼过瘾:“青铜器上的纹路竟有这么多学问,历史从未如此清晰可感。”
武汉站东出站口,机器人小智引导游客时不时挥手致意,面对游客合照还会伸手“比耶”。10岁的小乘客丽丽伸手与小智握手,兴奋地喊道:“虽然机器没有表情,但我觉得他一定在笑。”
历史记忆与科技想象正在铸造“敢为人先”的城市灵魂,游客在观赏看景游城中体验未来的厚度与温度。
看江新姿势“所见的一切超乎想象”()
“自古以来,武汉便是文人墨客、政治领袖的驻足之地。他们在此留下诸多与长江相关的历史感叹,凝结着对时代变迁的感悟。”5月2日晚,两江游船上,机器人“笨笨”介绍着武汉的人文历史。
五一当天,两江游览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近万人凭栏远眺,在大江的轴线上看一座城徐徐展开。
历史上,这样的场景已经无数次复现。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在汉阳江畔相遇,留下知音佳话;李白亦在此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承载了对时空流转的哲思;毛泽东横渡长江后赞颂武汉长江大桥,由长江生发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
此刻,千年来的“流量担当”在科技和创新中焕发新生,游客所见江景更加丰富——5月1日,2025武汉长江旅游季启幕,长江化身流动舞台,游船变成“没有天花板的KTV”,灯光将两岸建筑、桥梁、山体化为巨型幕布,绵延千米的霓虹随着音乐跃动不停,五湖四海的游客自发挽手成环尽情欢唱,360度欣赏城市地标与江水倒影交相辉映,沉浸式感受“船在景中行,景随船动”的奇幻空间体验。
河南游客李向明带着家人重回武汉找寻年轻足迹,当他和孩子在江上吃小龙虾、看情景剧、和人工智能比拼“飞花令”时,不由得感慨武汉的日新月异:“15年前在武汉读大学,常坐最便宜的轮渡过江看夕阳,火车在大桥上呼啸而过配资炒股官方网,三镇锁大江的自然风光让我魂牵梦萦。现在的武汉把科幻场景变为日常,技术与人文共生,所见所得都突破想象,真是要常来走走。”
要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